2019年,校团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团的十八大精神,根据上级团组织以及学校党政的工作要求,对照全年工作目标,继续深化和落实好学校共青团改革发展,围绕思想引领、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让团组织更有彰显度、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推动学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一、坚持立德树人,让团组织更有彰显度
1.发挥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共青团优势,积极参与到学校大思政格局建设中来,构建包括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在内的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抓住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契机,以“青穗计划”为核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的中国梦”、“四进四信”、“青穗分享会”等品牌活动为抓手,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阵地,创新形式,切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2.切实推进学校团学组织改革纵深实施。遵循《广东财经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总体思路,落实校团委兼职学生副书记及二级学院团委兼职副书记选聘工作,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修订完善各级学生会章程,加快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加强学生组织作风建设,合理优化学生组织机构体系,按照扁平化方式改革部门设置,切实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学生组织联动工作格局。明确校级学生组织对学院学生组织、学院学生组织对班委会的领导地位和职责。
3.进一步彰显校园文化“以文化人”的价值。结合两校区文化传承与互动,坚持传承与创新。一是要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完善我校精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打造精品活动、凝练精品文化;二是要搭建各类文化展示平台,举办学术科技节、文体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研究生学术沙龙、英语文化节、语言艺术欣赏晚会、艺术团成果汇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不断满足团员青年高品位、深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三是要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宿舍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机制,策划、组织更多以社区、宿舍为参与单位的文化活动。四是加强对各类学生社团的指导,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目标的调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水平层次高的社团文化活动精品。
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让团组织更有凝聚力
4.开展好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团日竞赛、团课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拟邀请原总参兵种部政委田永清将军、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雷海为、“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第二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及央视“世界听我说——全球华人辩论大会”冠军、哈佛大学法律博士詹青云来校区开展主题分享会。
5.开发传播好新媒体宣传产品。着重加强新媒体建设,开发弘扬主旋律文化产品,组织覆盖面广、互动量大的线上活动,提高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组建由各校级学生组织、各学院团学组织宣策部共同参与的青穗工作坊,以“每月一项目”的方式推进创意活动策划及原创文化产品开发。校团委(团工委)结合每月工作要点和重要时间节点发布活动主题、青穗工作坊各成员单位申报活动方案、文创产品设计方案、校团委(团工委)指导相应学生组织落地活动方案。
6.选树表彰好优秀青年榜样。表彰先进典型,注重示范引领。继续开展“优秀团支部书记标兵”、“五四青春榜样” “优秀团务工作者”等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先进。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立体化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7.培养好团学骨干。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依托“青马素拓营”、“青马公开课”、“青马明辩会”、“青马分享会”、“青马外访行”等子品牌,对青年骨干进行精益化的培养。
三、优化学生成长服务,让团组织更有吸引力
8.浓郁创新创业氛围。精心组织竞赛,营造“双创”氛围。有序谋划“挑战杯”竞赛备赛工作,做好项目评审和准参赛项目的选拔工作,力争在上半年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下半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在获佳绩;做好第三期“双百工程”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工作;继续开展“广财青创100”培训,联动社会各界资源,扎实做好项目培育与服务工作。加强与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学院、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粤科金融集团、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及创业校友的交流与合作,为有意注册公司、实现落地的项目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法律咨询、人才服务、融资对接等方面的帮助。举办学术科技节,开展以培养大学生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为目标的系列讲座、竞赛活动,选拔推荐项目参加广东省学术科技节。
9.打造“社会实践+”育人平台。依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社会实践+”育人平台,以社会实践链接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公益服务等工作。增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与热情,全面提高实践质量,努力探索和建构集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育人体系,打造出若干支“有高度、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有亮度”的社会实践团队,以点带面立标杆,彰显特色促发展。实现社会实践供需有效对接,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呼应社会重要关切。
10.培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积极推进学生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申领志愿者证,依托i志愿系统推进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过程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校青协从服务型组织向服务型平台的转变,扩展志愿活动的参与面,吸引更为广泛的学生通过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志愿服务与爱心公益事业。加强立足校内、面向本校师生的志愿服务工作,深化“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月”、“向日葵计划”、“普法进社区”、“广交会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品牌,打造志愿服务与爱心公益品牌项目。
11.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制定并推进《广东财经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依托趣拓校园,完善学分认证机制。实现两校区同步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立项工作。以竞争性的立项评审为抓手,科学规划活动数量与类型分布,加强活动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合理规划素质教育活动的经费预算、场地分配,给予精品项目与培优项目一定倾斜,提升活动质量和育人效果。
12.强化网络舆论引导与权益维护工作。严格加强团属官博、官微的管理,强化信息审核把关工作。当好师生桥梁,传递青年呼声。通过线下调研、线上收集等途径了解和掌握青年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学生中。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完善维护我校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与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共同配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维权领域,合理有序表达诉求。
四、夯实基层团建基础,让团组织更有战斗力
13.进一步夯实基层团务工作。增强团情意识,规范团务流程。规范使用《团支部工作手册》,强化各基层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的指导与检查,严格规范基础团务管理、团员发展、团内推优等,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强化团员教育管理,做好团费收缴、新生及毕业生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全面推进“班团一体化”工作改革,推进班团干部协同、活动策划协同、活动组织协同,提升班团合力;继续开展“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每学期评选十佳团日活动及优秀团日活动等奖项;探索开展本科生团支部风采展示大赛,支持打造一批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可推广的优秀活动项目,努力实现创新工作出亮点、出成效。
14.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从严治团,切实转变各级团干部的作风,深入基层团组织,直接联系青年学生,推行“十百千计划”。校团委干部直接联系1个基层团支部,每年参与不少于10次基层团支部活动,每人经常性直接联系不少于100名团员,全校专职团干部每学年开展不少于1000人次的面对面谈话交心活动。开展专职团干部培训、团学骨干培训班、基层团支书沙龙、新生团支书培训等项目,提升各级团学干部的工作能力。引导专职团干部开展学习研究,督促做好团中央学校研究中心一般课题、跟进团省委研究课题立项及研究开展工作,以课题带动校院团干部共同学习研究,提升团干部的理论水平。
15.进一步加强学生组织建设。按照《广东财经大学学生干部工作规定》的要求,制定完善学生组织内部运作机制和学生干部考核机制,精简优化学生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次,提升管理效能,杜绝“行政化”倾向。规范学生干部选拔标准、评价机制,开展优秀学生会(研究生会)、优秀社团、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充分调动各级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和广大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学生干部退出机制,不断强化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坚决抵制和克服脱离广大同学的“官僚化”倾向,做广大同学思想上的“领路人”、生活中的“知心人”、权益维护上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