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内要闻
团内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内要闻

善水大讲坛|从全球华人网络、区域、国家看香港社会之形成

作者:陈晓芹、马祥虹信息来源: 佛山团工委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 2017-11-28 浏览次数: 94

团工委新闻中心讯(文记/陈晓芹、马祥虹)2017年11月26日晚上七点,善水大讲坛&【人文·社会】论坛系列讲座在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地主题是“从全球华人网络、区域、国家看香港社会之形成”,主讲人是现任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香港社会研究讲座教授、香港研究学院总监,以及大中华研究中心总监吕大乐教授。

教授演讲(摄记:林怡梦)

随着讲座开始,吕大乐教授通过与年轻学生的聊天谈起,从“怎么去定义一个香港人”延伸开,以李小龙、香港小姐等为例,引入不同人对于香港的成长经验的认识不同。吕教授提出香港的成功不单纯是英国殖民带来的结果,也有华人的全球经济中心的贡献所在。通过描述最初英国人来到香港的历史,展现了香港从不受重视的殖民岛屿到担任“转口港”的角色的历程。

紧接着,吕教授从社会学学科出发,表达了“文化来源于互动”的观点。他认为香港的根不能单从追求本土里研究,还在于内地和海外。他提出了全球华人网络的概念,从太平天国和大量华工出洋两大因素阐述其形成原因。与此同时,讲述了“卖猪仔”事件对于船运等行业的直接帮助以及推动了汇款服务的雏形产生,提出了香港是全球流动华人网络中心的观点。

观众做笔记(摄记:林怡梦)

既香港的经济方面的内容后,他谈到香港东华医院可以提供安葬渠道为华人都带来便利,从而使香港成为一个全球华人运送棺材的中心点。同时,大多数海外的人不论出国还是归乡都要途径香港,可见香港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纽带、权威的中心。在香港文化的层面,吕教授从粤剧谈到唱片再到有声电影,他表示3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有声电影的出现,教授还提到语言传播更主要是人口问题,同时,香港殖民地的性质使其可更为自由地提供不同题材的电影,有更多的商业机会,如靠卖片花。

谈及香港的国际政治环境与边缘政治因素,冷战时期香港是是世界上少数英镑和美元都可以使用、兑换的地方,另外香港作为的特殊文化市场,海内外需经过香港与外界联系,这就促进了香港与海外华人和粤语文化的联系。在进入问答环节时,同学们和老师们表现踊跃,从香港的经济方面以及香港文化的独特方面等做出了提问。

现场(摄记:林怡梦)

最后,麦思杰老师对此次讲座做了总结,一个多小时的过程吕教授用一种本土情怀来展示一个本土社会,也告诫了我们要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去了解社会这个宏大的学术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