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财大团[2015]1号
关于印发《共青团广东财经大学委员会
201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三水校区团工委、各学院团委、直属团总支:
现将《共青团广东财经大学委员会201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并遵照执行。
共青团广东财经大学委员会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主题词:共青团 工作要点 通知
共青团广东财经大学委员会 2015年3月5日印
共青团广东财经大学委员会2015年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团的基本职能和重点工作,按照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引领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文素养和技能素质为依托,把握以“三自”工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五早一晚”工作重视青年的引导与养成教育两个原则,不断提高团的战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推动学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一、突出首位任务,深入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一是团干部带头学习,忠诚信仰、严于律己、勇于担当;二是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活动。以“四进”为手段,以“四信”为目标,通过“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组织开展有形化、经常化的工作和活动,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和高校团学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一是广泛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活动,营造青春正能量 ;二是以报刊、宣传栏、网络、微博等宣传媒体为平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三是以主题讲座、主题团日、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为载体,把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融入主题教育活动中在校园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宿舍、进网络、进活动、进头脑,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努力学习,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
(三)坚持不懈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是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 “与信仰对话”、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挖掘、选树和宣传一批优秀同学、教师、校友典型,通过面对面的报告会、分享会和故事会等方式,激励学生奋发进取;二是结合庆祝建校32周年暨迎新文艺晚会、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庆为契机,通过文艺晚会、主题纪念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熏陶大学生的情操,提升大学生荣誉感与使命感;三是结合一批先进表彰,举办2015年共青团表彰大会,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树立学生的先锋模范意识。
(四)深化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一是继续推动校、院、班三级联动、“全域覆盖、全年推进、全程培养”的“三全模式”,完善我校青马工程的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建设;二是强化点面结合,分层培养,规范分类培养模式,健全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三是突出青马班的凝聚功能,强化“青马工程”与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强化青马学员的主动性、互动性、实效性,使青马班成为凝聚团学骨干,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阵地。
(四)建立健全思想引导新媒体工作体系。以平台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推动校园班三级共青团新媒体工作体系的建设。加强新媒体工作平台建设,完善学生诉求表达、信息反馈和舆论引导机制。依托团干部、学生骨干和网络舆情宣传员队伍,加强和规范我校共青团舆情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二、以素质教育为统揽,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一)整合完善素质教育工作,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是进一步完善素质拓展体系,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调研研究素质拓展存在的不足,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强化素质拓展体系的设计、规划与管理,打造新时期具有我校特色的素质拓展体系;二是完善素质拓展平台建设,升级系统,制定更有效的实施细则与沟通反馈机制,推动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向的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的发展。
(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深化十大精品活动。一是继续围绕“在快乐阅读中成长、在创新实践中成长、在能力拓展中成长、在文艺熏陶中成长”四大主题,深化十大精品项目。在点上强化品牌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创新活动形式;在面上要突出十大精品活动的联动示范作用,推动二级院系品牌活动的建设;二是要完善三水校区商业城二楼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等平台建设,积极为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争取打造更多的活动平台;三是协助办好“善水大讲堂”。
(三)完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础建设,强化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层次。继续推动实践基地建设,深入研究文化素质教育规律,完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平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推动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建设成具有财经院校鲜明特色的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示范基地。
三、以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为重点,提升学生的创造与实践精神。
(一)强化创新创业。一方面要以学术文化节为依托、“挑战杯”系列竞赛为龙头,深入开展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支持各学院广泛开展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学术科研品牌活动,推动与完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协同机制,强化学术科技制度建设,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基本信息库建设,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研究项目互动机制,打造学生科技创新大平台,进一步激发师生科技创新热情,营造优良学术科技氛围;二是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继续做好“挑战杯创业计划培训项目”、“U势界”创业培训项目、“MM创业培训”、“KAB”创业培训项目等创业教育;三是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进“三水校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MM中国移动广东商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平台”、“海珠区高新产业园区广东商学院创业基地”建设和就业创业社团建设。
(二)强化社会实践。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推动社会实践常态化、品牌化、机制化。一是制定《2015学年社会实践工作规划》,引导各社会实践团队科学规划,结合志愿服务、社会考察、专业学习和学术竞赛,探索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二是做好社会实践动员工作,鼓励、支持学院青年团员以团体或个人的形式参与社会实践,同时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培训、指导工作,开展系列专场培训活动,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制;三是做好社会实践报告的收集、总结工作,及时开展社会实践先进集体、优秀个人、优秀论文的评选报送工作,做好社会实践最新成果的宣传展示工作。
(三)强化志愿服务。一是要健全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校、院、自组织体系的联动机制,规范青年志愿者招募和管理制度,规范青年志愿者认证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二是要深化“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月”、“向日葵计划”、“普法进社区”、“广交会志愿服务”“牵手农民工”等志愿服务品牌,打造出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志愿服务项目;三是要拓宽学院青年志愿服务渠道,搭建更多的校内外志愿服务基地,开拓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实施项目化申报机制,举办校内志愿服务广交会,创新更多的志愿服务形式。
四、以校园文化、社团文化、网络文化建设为依托,提升文化校园层次。
(一)提升校园文化工作。结合两校区文化传承与互动,坚持传承与创新。一是在宏观上把握高品位的文化校园营造,不断完善我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二是在微观上搭建各类文化展示平台,开展文化艺术节、英语文化节、语言艺术欣赏晚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品牌活动,打造一个有文化底蕴,充满活力的校园。
(二)提升社团文化工作。一是要不断完善社团的创建、监督、激励等机制,科学规范社团的管理;二是要提升社团的生命力,适度放宽社团的创建工作,引导社团更多的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积极培育志愿公益、学术科技、传统文化和思想理论类社团,发挥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中的骨干作用,打造一批精品社团;三是要探索推广学生社团“双导师制”,推动专业教师和党政干部共同担任社团导师;四是要通过举办社团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等品牌项目,提供平台,展示社团的风采,使社团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提升网络文化工作。一是完善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从领导小组、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完善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主动占领我校网络青年平台;二是要强化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培训引导一批青年团干调整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共青团工作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转型;三是要牢牢把握网络文化的方向,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产品,牢牢把握思想引领、舆情收集分析、引导社会观察、开展教育活动的主动权,形成网络文化育人大平台。
五、 以组织建设为突破,强化固本强基、团建创新工作。
(一)强化党建带团建工作,建设服务型、枢纽型团组织。一是强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深化特色团日活动及推优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联动机制与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共青团战斗的前沿堡垒;二是推进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紧密联系学生的优势,完善学生会学生问题反馈机制,做到常规问题月月征集反馈、突发重大问题及时反馈,切实帮助基层团学组织、团员青年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优化“一校两区”团学组织,建设“枢纽型”团组织,加强两校区团学组织的延伸与互动,发挥核心团学组织的“龙头”作用,支持、鼓励与发展一批优质的学生自组织,扶持一批学术文化、公益服务、创新创业等优秀社团,推动各级组织服务功能的变革、转型与深化。
(二)打造作风正、接地气、数字化、学习型共青团。一是继续优化共青团工作评价标准。按照青年“喜不喜欢、满不满意、受不受益、成不成长”的标准推进“五四”评优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继续推动周五联系日制度,围绕共青团工作满意度和新时期学生成长需求展开全面调研,通过学院、支部、同学等多渠道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以调研成果推动工作创新;三是健全思想引导新媒体工作体系,网络文化工作,打造数字化共青团;四是制度化推动团委书记例会学习制度,校院团学骨干下基层指导团支部开展工作项目,强化学习密切联系基层。
(三)强化学生组织的指导与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五早一晚”、“三自”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针,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和管理,提升团学骨干的业务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贯彻落实《团学组织推进“五早一晚”活动方案》、《广东财经大学进一步发挥学生组织“三自”作用实施方案》,通过校、院、班、各级学生组织在学生“五早一晚”“三自”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